“动态清零”能否搞变通?是否拖累经济?官方回应
近期,国内多地疫情持续引发公众关注。上海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?“动态清零”今后能否因地制宜落实?会拖累经济吗?
4月29日,国新办就坚持“动态清零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,就上述话题作出回应。
——上海清零攻坚战初见成效
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,今年2月底以来,面对传播性和隐秘性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,我国疫情呈现点多、面广、频发的特点。防控工作经历了“武汉保卫战”之后最为严峻的考验。对此,我们始终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不犹豫、不动摇,第一时间统筹调配检测、流调、转运、隔离、收治等力量,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。
他表示,目前,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上海清零攻坚战初见成效,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。
——90%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
截至4月28日,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亿4071.1万剂次,接种总人数达到12亿8493.5万,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4968.8万人,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.14%和88.64%。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亿5018.9万人,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996.7万人。
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亿2708.8万人,完成全程接种2亿1515.5万人,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.01%和81.49%。加强免疫接种已完成1亿6042.5万人。
4月26日,在上海金山路上,民众有序等待进行核酸检测采样。 殷立勤 摄
——“动态清零”政策能否搞变通?
李斌介绍,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证明,发现一起、扑灭一起,“动态清零”的做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,路子是对的,效果是好的,是中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。
李斌强调,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,必须增强大局意识、坚持全国一盘棋,只有疫情被有序地控制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,才能为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。只有各地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不动摇,努力控制住本地的疫情,才能赢得全国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。
他表示,如果个别地方“动态清零”不坚决果断,搞变通,病毒就可能在当地生根,导致当地疫情迅速扩散,导致疫情外溢,甚至出现跨区域的传播,成为疫情的“传播器”和“放大器”,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,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“在坚持‘动态清零’总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,我们鼓励地方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特点,探索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,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的水平,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。”他强调。
——“动态清零”和经济发展不对立
会上有记者提问,有观点认为“动态清零”政策拖累了中国经济发展,“动态清零”政策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?
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,“动态清零”和经济发展、正常的生产生活之间是相互协同的,不是对立的。
他表示,抗疫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协同的,它们都是“动态清零”的主要目标之一。“动态清零”有三方面的子目标:一是有效保护身体健康、生命安全。二是有效保护经济发展,促进经济发展,使经济发展免受病毒和疫情造成的冲击。三是有效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。
梁万年称,中国政府在整个抗疫过程中,一直把平衡好这种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目标,中国人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和探索,在不同疫情情况下,在不同地区,如何做好这种平衡,找到平衡的手段、路径和方法。
流动医疗车开进北京市朝阳区管控区内的御宸上院小区,进行现场问诊服务。 北京朝阳供图
——抗击奥密克戎并不意味全市全域封控
奥密克戎与原始毒株有很大差别,有极强隐匿性、传播性,怎样才能在不进行全员核酸和全城封控的条件下尽早遏制疫情传播?
梁万年表示,奥密克戎虽然具有传播强、隐匿性强、无症状感染多这些特点,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做不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和早治疗。
“真正做到‘四早’,我们就不一定需要做全市全员核酸,甚至全城封控,所以抗击奥密克戎并不意味着是全市全员的核酸,更不意味着是全市全域的封控。”
——要求各地设立“黄码”医院
李斌表示,各地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,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需求。解决这个问题,主要抓住了四个方面的关键环节:第一,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;第二,要满足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;第三,完善发生疫情地区的医疗保障;第四,统筹医疗机构内部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,要求各地设立“黄码”医院,开通“云门诊”,对于危急重症患者,在核酸检测结果不明的情况下,要及时启动和规范使用急诊、抢救室、手术室、病房设立的缓冲区域,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的制度,做好个人防护,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,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、延误治疗。
他还表示,对封控区内血液透析的患者、放化疗等肿瘤患者,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群体,地方疫情防控部门要做好调查和统计,要建立台账,做到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,切实落实好连续的医疗服务保障。
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,可通过开具长处方等方式,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服务,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