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“科学”流言榜发布: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“免疫逃逸”?假的
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“免疫逃逸”?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会频繁掉线?人为活动是北京爆发沙尘暴的罪魁祸首?这些都是打着科学旗号的谣言!4月30日上午,由北京市科协、北京市委网信办、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发布的4月“科学”流言榜刺破这些谣言,揭开了真相。
新华社资料图
1.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“免疫逃逸”
流言:
要立即停止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,否则将导致病毒突变,产生“免疫逃逸”。
真相:
“免疫逃逸”指的是病原体或肿瘤通过不同机制拮抗、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。“免疫逃逸”在理论上虽然有可能发生,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该背的黑锅。
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,在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前就已经出现了,并出现了更具传染性的变种。即使没有疫苗,病毒感染人体之后,免疫系统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,在这种压力下,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。
另一方面,“病毒增加几个突变,就可以抵抗抗体”也是不现实的。在设计各种疫苗的时候,研究者普遍选择了新冠病毒的整个刺突蛋白甚至灭活病毒整体,就是为了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病毒各个部分的多种抗体,这些疫苗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也不会马上就失去作用。
反之,如果接种者寥寥、疫病传播持高不下,病毒才会有更多机会发生突变。真正能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办法还是尽快给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,减少病毒演化和变异的空间。
2.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会频繁掉线
流言:
车载北斗定位频繁掉线,“北斗系统”不靠谱。
真相:
北斗定位仪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(简称“北斗系统”)并非同一概念。北斗系统是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,而市场上所谓的“北斗产品”,往往只是某一企业的产品,并不能代表北斗系统。北斗系统具有释放出导航定位等能力,但具体如何去使用,则由第三方软件或硬件,也就是“北斗产品”来实现。假设北斗系统的卫星信号传输真的出现了中断,其引发的也将是大规模的设备失灵,绝不可能是一两台设备的故障。
正因为北斗系统的名头响、口碑好,老百姓十分关注,利用“北斗”的高科技名头忽悠的现象才时有发生。对于有些商家借北斗系统之名行炒作之实的行为,必须坚决予以纠正,这既是对行业的规范,更是对北斗系统的呵护。
3.人为活动是北京爆发沙尘暴的罪魁祸首
流言:
人为活动是北京爆发沙尘暴的罪魁祸首。从金代到清代,由于人们砍伐西山的森林,建造宫殿,导致北京被沙尘暴困扰了800年。
真相:
沙尘暴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类型,它的发生与变化具有自己的规律性,其发生的频率和发生的强度,与降水有关,与温度有关,更与春季的天气系统活动有关。现代沙尘天气的研究表明,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发生,一般需要两个条件,一是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,二是地表丰富的、松散干燥的沙尘。沙尘暴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确实有联系,但不是决定性的。自然条件本身才是沙尘暴发生的决定因素,人类活动只是起到加强或减弱沙尘暴的作用。
北京地区沙尘暴的发生,不仅仅是从元大都以来800年间的事情,而是一直存在于整个历史时期的。明清时期华北地区沙尘暴的出现频率,并没有表现出随人类活动增强,其发生数量越来越多,活动强度越来越大的特点,而是表现为准周期的振荡。沙尘暴变化序列与华北同期春、冬季温度的变化存在很显著的负相关,同时也与华北地区的降水序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。也就是说,如果降水量较多,地表土层湿润,沙尘附着性强,不易扬起,沙尘暴将减弱;如果降水量较少,地表土层干燥,沙尘附着性弱,容易随风飘移,沙尘暴将增强。
4.喝纯净水会导致骨质疏松
流言:
纯净水中缺乏滋养人体的“生命离子”,常喝这种水会导致离子流失,造成体液越来越酸,并导致骨质疏松、软骨病等。
真相:
饮用纯净水不会导致骨质疏松、软骨病。纯净水是用反渗透或蒸馏的方式制备的、去除绝大多数杂质的水。经过处理后,纯净水中钙、镁、钾、钠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显著减少,但并非不含任何微量元素。
人体体液正常的pH值在7.35到7.45之间,尽管机体在不断产生和摄取酸碱度不同的物质,但是体液的pH值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。纯净水属中性或弱酸性,经过人体胃液调和、肠道吸收,并不会改变脏器或其他组织的pH值。因此,对人体来说,喝纯净水并不会让体液“越来越酸”。
纯净水也不会导致骨质疏松和软骨病。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,其体液重量约为36-42公斤,而他一天的饮水量通常不超过2升。这样的饮水量对其体内的钙离子浓度没有影响,导致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年龄、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等。
此外,软骨病的发病原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、体内钙含量过低、日光照射不足等。人体摄入钙、镁等元素的主要途径是日常饮食,而非饮水。
5.新冠疫苗保护期仅半年
流言:
新冠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,半年后还要再打。
真相:
目前只有半年的数据,不是“只能保护半年”。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: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,疫苗有效期大概是6个月以上。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,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。而且,抗体也不是衡量保护的唯一指标。
人类接触新冠病毒才一年多,新冠疫苗问世的时间就更短了。所以,目前关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续观察中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(试行)》要求,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个月的保护时间。而针对率先接种疫苗者的研究发现,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。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,更长期的保护效果,需要进一步观察。
6.打了新冠疫苗就不用做核酸检测了
流言:
新冠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效果非常好,所以只要出示接种证明,就不用再做核酸检测了,肯定没问题。
真相:
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,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,接种第二剂疫苗约两周后,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。不过,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。
疾控中心介绍,接种新冠疫苗后,极少数受种者仍可能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。原因包括:全程接种疫苗后,个别受种者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,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,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;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,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,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;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,即使接种疫苗,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。疾控中心提醒,这部分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,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,市民仍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。
7.过敏体质肯定不能打新冠疫苗
流言:
有的人是过敏体质,因此特别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,因为疫苗会诱发强烈过敏反应。
真相:
很多人都关心“过敏体质”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。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中,接种禁忌里有两条和“过敏”有关。一个是对疫苗的活性成分、非活性成分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,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;第二个是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。那么,现在花粉过敏、抗生素过敏的人群不在少数,他们到底能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呢?
目前这个疫苗里不含抗生素,因此抗生素过敏是不作为接种禁忌的。对于一般的过敏,比方说有些人是过敏性鼻炎,有一些人可能是花粉过敏,因为这些跟疫苗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,所谓的过敏体质,不是一个疫苗的接种禁忌。真正疫苗过敏的比例,其实并不是很高,比较常见的是一些过敏性皮疹,这些过敏可能一下子就过去,很快就恢复了。稍微严重的一点,就是过敏性休克,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,一般是百万分之一以下。
因为非常严重的过敏,都是在接种完疫苗之后15分钟左右发生,所以需要在接种点待够30分钟。万一发生相对比较严重的反应,像喉头水肿、过敏性休克,接种点都可以及时进行救治,避免发生意外。(记者 张航)